身穿青花瓷旗袍的大学生礼仪小姐,端庄优雅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在乌镇如火如荼的进行,在这个世界性会议上,除了各国领导政要,和各界大佬,参会人员的穿着
服饰第一印象从视觉上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目光。可谓是一道靓丽流动的风景线——身穿青花瓷旗袍的大学生礼仪小姐,以及穿着中式文化特色服饰的大会志愿者,这些服装看似分散,实则是经过大师设计的一个“整体”。这次服装整体上来说:中国元素+民族特色+国际时尚相结合+乌镇文化特色=世界互联网乌镇会议服饰。礼仪服,属于中国元素,领口采用撞色拼接,高领设计,这样的设计秀出了礼仪小姐们的细长脖颈,又显得端庄优雅;领口边呢,采用的是中国古典的金锁图案进行装饰点缀,民族特色元素图案,还有着富贵吉祥如意的文化蕴意。礼仪旗袍,从颜色上来看,紧跟国际时尚潮流,属于英国蓝系,青蓝色调渲染铺衬,乌镇特色图案。在衣身处采用几何图案点缀,非常时尚大气,采用江南雅菊图案,主要考虑到此次大会举办地是中国杭白菊之乡-桐乡乌镇,杭白菊是桐乡特产,“色玉白、气清香、味甘醇、花形美“,是菊花中的上品,带有古色古香之韵,这与水乡乌镇的文化气息也是非常契合,从服装上让人联想到杭白菊之乡,起到了品牌宣传作用,实在是设计的高明之处。从文化寓意来看,旗袍的袖口和衣摆采用中国东方古典几何元素“海水江崖“,来进行花纹装饰,寓意福山寿海,另一层面结合了乌镇的水乡风情,赋予了古典特色气息。从整体结构来看,整体款式是时尚优雅长鱼尾服与旗袍的相结合,属于国际时尚与中国元素相结合,寓意互联网大会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展现出大国风范。大会礼仪小姐们的柔美身姿,将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艺术美相融合,衬托出礼仪小姐的年轻活力,面料采用精挑细选的绸缎面料,来体现出浙江是中国的丝绸之府,并让中国元素、民族元素再度风靡世界,同时展现了乌镇形象、浙江形象、中国形象、世界形象。本文由EFZZ制服设计网转载。
“旗袍”是专指民国出现的旗袍,还是包括清代“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在内,旗袍概念的界定,和旗袍起源样式一样在学术界颇有争议。众所周知,旗袍在文革期间被当成“四旧”“封、资、修”的象征进行批斗备受冷落,对于旗袍的研究在学术界成了禁区,一直到了改革开放后对旗袍的研究才在大陆学术界才逐渐多了起来。改革开放后早期,基于政府提倡的“中华民族是一家”政策,同时为了证明旗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贵的出身,研究旗袍是学者有意识地把民国旗袍和清代旗人服饰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联系起来。“‘旗袍概念,包括清代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的观点并非特别之多,但也自成一派。”比如《辞海》中有关于旗袍的注解:“旗袍,原为清朝满族妇女所穿用的一种服装,两边不开衩,袖长八寸至一尺,衣服的边缘绣有彩绿。辛亥革命以后为汉族妇女所接受,并改良为:直领,右斜襟开口,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边开衩,袖口收小。”
广义的可以说旗袍经历了清代旗女之袍、民国时期的新旗袍和当代时装旗袍三个时期的发展,其中以民国时期的新
旗袍最为典型也最为重要。狭义的说,旗袍就是民国旗袍,当然也可以包括民国以后基本保持民国旗袍特征的旗袍[34] 。”卞向阳在其《论旗袍的流行起源》一文中说到:“所谓‘旗袍’,指衣裳连属的一件制服装(One-Piece Dress),同时,它必须全部具有或部分突出以下典型外观表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叉的细节布置,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尽管有观点认为旗袍包含清代旗装的袍和民国女性的袍,但是通常意义上的旗袍,一般是指20世纪民国以后的一种女装式样[5] 。”在民国时期的杂志上,也有许多关于“旗袍”概念的讨论,如1937年《现代家庭》杂志上署名昌炎的作者撰文“十五年来妇女旗袍的演变”中写到:“什么是旗袍,可说是民国纪元后适合新时代中华女子经变演出来的一种新产物,也可以说是,中国女子仿制以前清旗女衣着式样的一件曾经改制的外衣。”志愿者服装与礼仪服饰是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看似不同实为一个整体方案。从颜色上来说,宝蓝色的服装配色与礼仪服相互呼应,同时蓝色系寓意互联网科技。淡蓝色的缎面中式对襟上衣,套上深蓝色的羊绒外套,配上宽松的黑色长裤。这是以中国特色+民族=新中装,为概念设计的志愿者服装。这个设计理念,与我们卓简设计的核心理念=民族+文化+中国元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融入现代服装元素,突出传承创新的设计理念,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中式演绎。在每年的世界性会议上,除了大会本身,参会人员的穿着服饰第一印象从视觉上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目光。这些亮眼的文化特色服饰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自我展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绽放。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等地区的女性依然穿着旗袍,但是当时立体剪裁的加入令旗袍开始追求女性的曲线美。同时,女性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走入职场的比例增加,也令旗袍有了代表女性独立的职业装意义……那是旗袍全民化的最后一个时代,也是如今港工的奠定时代。旗袍发展到后来,受内衣和世界时装发展的影响的,已经不是平面剪裁了。林黛的旗袍,这种收腰收下摆的旗袍以尖胸、细腰、收下摆为突出特点,惊人地比如今的本朝旗袍更强调女性的S形。短袖,高领,开衩可在膝盖处。外在形体轮廓利落简洁,将我们对女性身体的理想之处明确点出,却无丝毫啰嗦累赘之处。60年代香港旗袍,这种曲线虽然也是通过立体剪裁完成的,但是是与当时的世界风潮有很大关系,也与内衣发展有关系。当时世界流行的子弹bra和身体曲线,所以尽管现在的旗袍也十分喜欢强调曲线,却往往是通过扭曲身体得到的,与当时的剪裁还是有很大区别。通过硬拗身体得到的S形,在立体剪裁的应用上,尖胸旗袍比本朝旗袍也更彻底,该收的收到底,该放的放到位。衣服的视觉贴身感很强,没有布料的悬空感,那种曳地旗袍上常见的柔和褶皱也被彻底扫地出去。尖胸旗袍很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不贪图格外的。(大家去观察本朝旗袍,也有可能是剪裁的缺陷,也有可能是工业化批量制衣的副作用,难以做到这种贴身感,而褶皱的出现也显得不伦不类),尖胸旗袍主要流行于港台地区,因为大陆在那个时候正好遭遇到服饰的变革,仅有少数高层在外交场合穿着旗袍,更多时候旗袍被打上资产阶级的烙印而逐渐淡出中国女性日常装束这一地位。而在香港地区,由于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教育、走入职场,旗袍却成为她们正式场合必不可少的服饰,乃至职业装。事隔几十年,旗袍再次成为女性自立的标志。不难发现在这些日常穿着里,尽管依然有这种旗袍的轮廓,但是大大削弱了曲线的强调。
职业装设计,是从“现代服装设计”中分离出来的现代服装专有名词。在发达国家,职业装发展迅猛,其面貌已逐渐呈现出从"大服装体系"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Uniform"服装分系统。并且,职业装系统越来越表现出具有自身特性的规律的、有别于其他服装大类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的服装价值体系和理论研究体系。有专门的研究机构、院校系科、博览会(如德国科隆)、设计中心(如日本NUC“日本制服中心”)、所、室,和专门店、专门公司。现代职业装在中国出现和被使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大概从近代开始,外来的思想和物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着装观念和方式,如“干什么穿什么”,就是现代职业装的基本理念。但这不能说明中国没有“职业用装”的历史和观念,如中国古代的军队服装和各朝代的官服就是标准的“职业装”,在这个意义上,职业装在中国的出现和使用可谓源远流长,只不过人们没有专门将这类服装冠名为职业装这个名称。在美国及英语国家Uniform一词是可以解释为职业装这个词的。
本文由EFZZ制服设计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