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与名瑞集团中国刺绣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锦绣丝路——中国精品刺绣艺术展”海外巡展第二站在俄罗斯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拉开帷幕。开幕当晚,中国驻俄罗斯使馆李辉大使、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刘红革、中国驻俄罗斯使馆文化处参赞兼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龚佳佳、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李峙、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主任张家洲、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院长柳巴文、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当岐、以及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蔡民强、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春亮、林乐成以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陆茵等在内300余位嘉宾共同出席了开幕式。刺绣工艺作为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自周代至两汉、唐宋至明清,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堪称中国丝织文化的精髓。历朝历代刺绣作品各具风格,民间各大绣种不分伯仲,延传迄今经久不衰。为筹备本次展览,主办单位经过精挑细选,选出33件中国刺绣精品,内容之丰,涉及人物绣像、动植物纹样、自然风光及宗教艺术等多种题材;品种之多,包括刺绣品、画卷及嫁衣服饰等,其中有近年被明星艺人热捧的纯手工金银线刺绣的龙凤褂裙,手工刺绣婚纱服饰,让观者享受一场中西方婚嫁文化的视觉盛宴;绣技之高,集中国刺绣的乱针、平针、圆针、钉针、咬针和立体垫高等多种绣法于一体,针法匀整,线条流畅,浑然天成。无论演绎国内外绘画名作或是摄影作品,都能通过针与线、色与染的完美结合展现出刺绣工艺独有的韵味魅力,更有甚者能令观者将刺绣作品误以为书画原作,远看是画,近看是绣,可见其技艺之深。观众无不惊叹作品的巧夺天工、技艺精湛。本文由中国制服设计网转载。
“旗袍”是专指民国出现的旗袍,还是包括清代“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在内,旗袍概念的界定,和旗袍起源样式一样在学术界颇有争议。众所周知,旗袍在文革期间被当成“四旧”“封、资、修”的象征进行批斗备受冷落,对于旗袍的研究在学术界成了禁区,一直到了改革开放后对旗袍的研究才在大陆学术界才逐渐多了起来。改革开放后早期,基于政府提倡的“中华民族是一家”政策,同时为了证明旗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贵的出身,研究旗袍是学者有意识地把民国旗袍和清代旗人服饰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联系起来。“‘旗袍概念,包括清代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的观点并非特别之多,但也自成一派[32] 。”比如《辞海》中有关于旗袍的注解:“旗袍,原为清朝满族妇女所穿用的一种服装,两边不开衩,袖长八寸至一尺,衣服的边缘绣有彩绿。辛亥革命以后为汉族妇女所接受,并改良为:直领,右斜襟开口,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边开衩,袖口收小。”
开幕式上,中国驻俄罗斯使馆李辉大使首先致辞,“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五年以来,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音乐会、画展、研讨会、讲座、电影展映等,它为俄罗斯普通民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提供了一个真诚交流的平台。我希望,通过这扇窗口、这个平台,俄罗斯人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古老悠久的历史,也了解它日新月异,生机勃勃的今天。”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加利纳·库利科瓦随后发表讲话。她提及,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在五年来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活动,很受欢迎,从今晚开幕式中心门外的来宾排长队即是证明。祝贺中心五周年纪念日快乐,希望并全力协助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的优秀艺术团体走进莫斯科,剧院、展览馆和高校。文化交流促进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巩固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中国是俄罗斯的友好邻邦,中国也把俄罗斯看作自己的友好协作伙伴,两国友好使两国人民受益。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刘红革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的设立是两国文化交流史上一件大事,是文化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文化部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与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密切合作,致力于把中国优秀文化精品项目展示给俄罗斯公众。此次带来的“锦绣丝路——中国精品刺绣艺术展”,以刺绣艺术为载体,展现了中国传统技艺与当代艺术创新的融合,每一幅精美作品的背后,都折射出中国刺绣工艺师们对刺绣技艺代代传承的坚持、信念和创新。格林卡全俄音乐博物馆联盟主席布雷兹加洛夫最后发表讲话。他对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的五周岁生日表示热烈的祝贺,未来他也将会全力支持中心的发展。开幕式后,中俄嘉宾与到场观众共同参观了“锦绣丝路——中国刺绣精品展”,中国驻俄罗斯使馆李辉大使给予高度的评价,“展览颠覆了我对刺绣的认识,也是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这五年以来最高水平的展览。”中国驻俄罗斯文化参赞兼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龚佳佳称赞道:“这是我赴任以来最好的一次展览。”孙淮滨副会长在与驻俄大使李辉交流中表示中纺联为有这样高水平纺织非遗艺术展深感自豪,为有广东名瑞集团这样的纺企感到荣耀,精品刺绣艺术展走出国门,不仅增强了我国纺织非遗文化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的信心,也表现出强大的中国文化自信。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等地区的女性依然穿着旗袍,但是当时立体剪裁的加入令旗袍开始追求女性的曲线美。同时,女性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走入职场的比例增加,也令旗袍有了代表女性独立的职业装意义……那是旗袍全民化的最后一个时代,也是如今港工的奠定时代。旗袍发展到后来,受内衣和世界时装发展的影响的,已经不是平面剪裁了。林黛的旗袍,这种收腰收下摆的旗袍以尖胸、细腰、收下摆为突出特点,惊人地比如今的本朝旗袍更强调女性的S形。短袖,高领,开衩可在膝盖处。外在形体轮廓利落简洁,将我们对女性身体的理想之处明确点出,却无丝毫啰嗦累赘之处。60年代香港旗袍,这种曲线虽然也是通过立体剪裁完成的,但是是与当时的世界风潮有很大关系,也与内衣发展有关系。当时世界流行的子弹bra和身体曲线,所以尽管现在的旗袍也十分喜欢强调曲线,却往往是通过扭曲身体得到的,与当时的剪裁还是有很大区别。通过硬拗身体得到的S形,在立体剪裁的应用上,尖胸旗袍比本朝旗袍也更彻底,该收的收到底,该放的放到位。衣服的视觉贴身感很强,没有布料的悬空感,那种曳地旗袍上常见的柔和褶皱也被彻底扫地出去。尖胸旗袍很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不贪图格外的。(大家去观察本朝旗袍,也有可能是剪裁的缺陷,也有可能是工业化批量制衣的副作用,难以做到这种贴身感,而褶皱的出现也显得不伦不类),尖胸旗袍主要流行于港台地区,因为大陆在那个时候正好遭遇到服饰的变革,仅有少数高层在外交场合穿着旗袍,更多时候旗袍被打上资产阶级的烙印而逐渐淡出中国女性日常装束这一地位。而在香港地区,由于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教育、走入职场,旗袍却成为她们正式场合必不可少的服饰,乃至职业装。事隔几十年,旗袍再次成为女性自立的标志。不难发现在这些日常穿着里,尽管依然有这种旗袍的轮廓,但是大大削弱了曲线的强调。比如,这种旗袍也是高领的,但是日常穿着里领子高度降低了。曳地旗袍之后,高领曾向更为便利舒适的普通高度立领发展,而后才有了尖胸旗袍的高领。虽然高度上有过之无不及,但是领口处明显的圆弧,在视觉上对脖颈有M形效果。女生一般都很明白,V领、长项链等等,都是有修饰脸部的效果。当时的女子还是喜欢眉目炯然的明朗之美,是以配合尖胸旗袍面部依然有秀丽妩媚的心动感。又如,尽管依然强调胸部曲线,但是不如子弹bra那么锋利了,一方面也有子弹bra逐渐衰退的原因;还有腰部,显然不是哪个女性都拥有明星一般的细腰……这就是流行与实际之间的差距。日常所用的旗袍以素色或印花为主,十分简单朴素。这些旗袍的领襟样式已经与民国时代的旗袍有了很大区别,大襟成了圆润的弧度,并且使用暗扣和侧拉链,而背后拉链还未出现。大襟在很长时间里,这种厂字形状居于主流鲜少变化,无论是清代还是民国,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但是配合尖胸旗袍整体的曲线感,也是由于暗扣、拉链的应用,这种大圆弧的大襟被采用了。那是一个香港旗袍的繁盛时代,很多我们所说的港工旗袍师傅多半出自于此时。而60年代末,旗袍逐渐在香港地区也淡出日常服饰,在我们之前提到的《最后的孤岛:香港的旗袍式样校服》里延续,或者在一些舞台上还能看到。尽管同样是对旗袍追求曲线,但是尖胸旗袍的曲线是多种因素互相衬托之下带来的,是当时流行的产物。一样的人会在不同的剪裁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服饰剪裁的魅力。
本次展览吸引了诸多中俄重要媒体到场进行采访报道。俄方多名嘉宾表示惊叹:“太令我们震撼了,我们从没见过如此细腻的刺绣,每一幅看起来就像画一样。”前清华美院院长、现任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当岐介绍:“展览展出的是中国著名刺绣艺术家蔡民强和李春亮两位先生数年来的佳作,他们是当代中国刺绣界的重要代表人物,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们就是当时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产地广东省潮州市潮绣厂的厂长和副厂长,改革开放后,蔡民强先生把传统刺绣和国际时尚相结合,把潮绣厂发展成一个刺绣为配套、时尚为主流的婚纱晚礼服集团企业;几十年来,蔡民强、李春亮先生走遍全国各地,深入研究传统刺绣技艺,广泛吸纳各大名绣之所长,遏力推动中国刺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积极培养新人,开拓并培育新的研发基地,经过不懈努力,宏伟大作不断问世。进入21世纪以来,他们的刺绣艺术作品不断亮相于中国国际时装周和中国高等艺术院校。2016年6月,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支持下,他们的刺绣大作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出,得到包括法国吉美博物馆(Musée Guimet)馆长在内的巴黎文博界、时尚界的高度评价。这次莫斯科展出的作品当中,汇集了被誉为“中国刺绣之最”的历史名画巨幅刺绣《阿房宫》(原作者为清代画家袁江)、绣线细逾发丝的精心佳作《维摩教演图》(原作者为北宋画家李公麟)、表现近代中国江南风情和绣坊文化的《南乡旧梦》(原作者为当代画家张孝友)等历代名家大作的刺绣艺术品,还有中西式婚嫁文化相结合的纯手工刺绣婚纱和金银线立体刺绣的龙凤褂裙等服饰品。”这些展品凝聚着蔡民强、李春亮两位中国刺绣艺术家的心血,表达了两位大师的艺术追求和工匠精神,展示出中国刺绣艺术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创新,传递出中国文化历久弥新的内涵与魅力。据悉,2016年6月份“锦绣丝路——中国精品刺绣艺术展”赴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境外首展轰动了巴黎乃至欧洲地区,与海内外一流艺术家合作,不断深入研究,不断冲刺高地,充分挖掘刺绣的艺术表现力已成为名瑞集团中国刺绣研究中心的发展战略。如今,第二次站在国际舞台的蔡民强先生和李春亮先生更清楚自己的使命,更坚定自己的信念,这场在莫斯科十二月里闪亮登场的中华刺绣展,必将吹起俄罗斯冬日里的一股艺术暖流。本文由中国制服设计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