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峰会保驾护航的国宾护卫队队服组图
( 3844 ) (10) 2016-09-06 09:34:09












为G20峰会保驾护航的国宾护卫队队服组图


  国宾护卫队员身着队服整装待发。当日,G20峰会在杭州开幕。“轰,轰——”“第一组预备”“出发!”马达轰鸣。在欢迎各国元首参加G20峰会到访的仪式上,身穿洁白礼服、胸佩金黄绥带、脚蹬乌黑马靴的武警官兵动作整齐划一,驾驶着白色摩托车呈“V”字队形,护卫着国宾车队前进。执行这项任务的武警北京市总队国宾摩托车护卫队被人们称为行进中的“护卫使者”,流动的“仪仗队”。国宾护卫和鸣放礼炮、检阅三军仪仗队是国际礼仪活动中的三大最高礼仪。国宾护卫队员整装待发。此次赴杭州参加G20峰会为各国元首护卫,是国宾摩托车护卫队第一次跨区执行任务,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用兵最多的一次任务。国宾护卫队员整装待发。国宾护卫队员牢记职责使命,以一流的素质、一流的形象,圆满完成了任务,彰显了外交礼仪,保证了国宾安全,成为G20会议期间杭州街头一道流动的风景。国宾护卫队员护卫着国宾前进。国宾护卫队员驾驶着摩托车行驶在杭州街头。摩托车护卫是多数国家给予到访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等政要的一种最高礼遇和一项严格安全保卫措施,是国际上很多国家通行做法,执行这项任务的护卫队被人们称为行进中的“护卫使者”,流动的“仪仗队”。本文由efzz中国制服设计网www.efzz.cn转载。
  1954年6月,继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组建之后,中国政府下令在迎送外国元首仪式中增设国宾车队摩托车护卫。1954年10月19日,印度总理兼外长尼赫鲁成为摩托护卫队护卫的第一名国宾。
  1984年7月12日,隶属于武警北京总队的国宾车队摩托护卫队正式成立,被誉为“中华第一骑”。截至2003年,国宾护卫队共安全迎送外国领导人523位,执行护卫任务1680次,并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曾被总部授予“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荣誉称号。
  2004年1月1日起,出于简化礼仪,缓解北京交通的目的,中国政府决定取消摩托车护卫礼仪。
  2014年10月21日,中国重新恢复了摩托车护卫队,第一个接待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
“国宾版”摩托车首次使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增加安全性,同时可以适当调整的坐椅还能满足1米85左右个头的国宾队员的舒适性。最特别的是,车身设计上融入许多中国元素,比如前脸的灵感来源于天安门的石狮,车身还有流线型的长城图案等。图为工作人员在调试国宾摩托车的基型车 。新款国宾摩托车融入了许多“中国元素”。白色车身上,配以红黄两色。红色,象征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搭配着黄色代表吉祥和喜庆。仔细一看,会发现车身上红黄双色线条,勾勒出的是盘踞山野的万里长城,国宾车飞驰而过的瞬间,奔腾而出的是长城般不屈不挠的民族意志和大气沉稳的中华风范。
新款国宾摩托车拥有650CC大排量,最高时速可达177公里/时,全车使用LED灯,更加节能。截至2014年10月,新款国宾摩托已申请了27项专利,包括4项发明专利。这款摩托车2015年还将出民用版,除了外观上会有变化外,还会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变动。
  国宾护卫队队员的选拔标准,护卫队员除具备政治合格、身高在1.75米、相貌英俊、体魄强健等以上基本条件外,还要在训练中经过体能、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10多道难关的考验,以便熟练掌握过高架桥、悬轮过独木桥、飞车过断桥、行车交换驾驶员、360度急调头等摩托车驾驶高难动作,练就擒拿格斗、准确射击、快速应变等绝技。因此从入选国宾护卫队到能够真正骑上摩托车上岗值勤,担负迎送外国元首任务,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卫队员一般需要3至4年时间,淘汰率高达70%。
  国宾护卫队的护卫标准,摩托车护卫时速为120至140公里,前后车距保持在1.5米,行驶在公路中心线上的前导车左右偏线不超过5厘米。车队快速起步风驰电掣,紧急制动停车如钉。不管平地陡坡、刮风下雨,护卫队员身着制服身体都与车体成90度直角,头正颈直、肩平腰挺。[5] 
  摩托护卫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摩托车队行进中,什么样的复杂情况都可能碰到。为确保国宾安全,护卫队总是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设置训练课目,并且专挑雨雾、风雪天训练转“8”字阵、蛇形阵,在冰雪路上练稳定性。他们把砖块、罐头盒等作为假设危险物布设在途经路上,练习在时速120公里高速行驶的情况下,不减速、不下线、不改队形,进行排除。
训练内容一共有18个训练科目500项,每项内容必须全部达到"优秀"才能成为一名预备队员,还不能上岗值勤,这个过程平均需要835小时的训练才有可能达到,最快的需要一年,慢的要4至5年时间,"良好"的成绩在护卫队就属于不及格,面临的就是被淘汰。比如50米加减挡科目,要求队员在50米内将车从1挡挂到5挡,最低时速必须达到80公里以上,之后把挡位从5挡减至1挡,并刹住车,车轮不许超过50米停车线,所有动作完成只有6秒时间。再比如,行车途中如果发现可疑物品,不管物品是什么,作为护卫队员必须能在车速60到80公里的情况下将其捡起并投到车队之外,而在训练时,国宾护卫队护卫队员必须在车速90到100公里的情况下捡起一枝铅笔。
每当国宾车队离开首都机场或钓鱼台国宾馆时,11辆护卫车要在同一时间驶上路面,然后向国宾车行驶方向90度急转弯,迅速形成一个三角屏障。在时速120至140公里的高速行驶中,前后护卫车、护卫车与国宾车均要保持在1.5米的距离,保持倒"V"队形行驶。带队车必须在公路中线上行驶,左右偏差不准超过5厘米。其高速、准确协调一致的驾驶技术,既艰难又危险,稍不留神就会车毁人亡,造成重大事故,影响外交形象。本文由efzz中国制服设计网www.efzz.cn转载。
  在国宾护卫队,没有一个队员身上没有"病"的,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脚气、颈椎病、关节炎等是队员们的职业病,有的队员关节炎严重到夏天不能吹电扇。 护卫队形训练是护卫训练的一大难题,队形训练要求具备宽阔的训练场。但国宾护卫队只有一个简陋的周长500米的临时训练场地,白天马路上人多车多,不便在外训练。于是护卫队选择了夜间训练。 在夜深人静人们酣然入睡的时候,护卫队员驾驶着摩托车悄悄出发了。宽阔的三环路上、长安街上,队员们从零点至3点,苦练起步加速、压线驾驶、模拟护卫等动作,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国宾护卫队的护卫誓词,护卫重于生命,形象高于一切此次国宾摩托车护卫队复出的人数和队形基本和此前保持一致。全队形队员共计11名护卫队员,队形呈“∧”字队形对国宾车对进行护卫。所用的车型为春风动力CF650G,车身设计上融入许多中国元素。白色车身上,配以红黄两色。红色,象征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搭配着黄色代表吉祥和喜庆。仔细看会发现,车身上红黄双色线条,勾勒出的是盘踞山野的万里长城,国宾车飞驰而过的瞬间,奔腾而出的是长城般不屈不挠的民族意志和大气沉稳的中华风范。而前脸设计的灵感,则来源于天安门的石狮。本文由efzz中国制服设计网www.efzz.cn转载。